2025 年 10 月 1 日,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(ECMWF)宣布向全球用户开放实时数据目录,包括综合预报系统和人工智能预报系统生成的数据。公众可以获取 ECMWF 每日 4 个预报时次,每次覆盖未来 1-15 天的全球范围,最高分辨率可能至 0.1° 格点预报数据。公开的数据中包含温湿度、气压、降水、风速、位势高度、涡度和散度等众多预报变量,层面上则支持 1000hPa、925hPa 直至 50hPa,共 13 个标准等压面。
而早在 9 月 23 日,中科曙光旗下企业中科天机气象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科天机”)也已宣布共享其全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,包括全球 12 公里分辨率与中国区域 3 公里分辨率的气象模式数据,时间尺度最长延伸至 15 天,支持逐小时更新,涵盖温度、风场、降水、湿度、气压等 160 余项气象要素模式数据,以及即将共享的“中国区域公里级数据”“全球次季节 12 公里数据”“中国区域 2.5 公里低空三维数据”等融合数据,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共享气象高分辨率数据。
人工智能时代,数据开放共享正在成为重要趋势。对此,中科天机副总裁梁智表示,目前各行业对数据的需求是多元性的,而并非单一来源数据。对于行业用户而言,可以融合使用中科天机数据与 ECMWF 数据,从而构建高质量的气象数据集,赋能科研创新,推动行业数智化与大模型创新。
据了解,与 ECMWF 数据相比,天机数据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化优势:
一是更高分辨率的中国区域数据。相比 ECMWF 数据,中科天机不仅共享全球 12 公里数据,同时还提供了更高分辨率的中国区域 3 公里数据。这些精细化数据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能源、低空经济、航空等领域对气象数据分辨率的更高要求。
二是更高的数据输出频率。同样是 15 天、360 小时的数据时长,中科天机数据可以保证逐小时间隔输出,而 ECMWF 数据采取了分级输出,即 0-90 小时的数据按 1 小时间隔输出,而 90 小时以上的数据按 3 小时和 6 小时间隔输出。对于风力发电这类需要高频气象数据支撑的企业而言,更密集的数据显然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。
三是更低的数据获取成本。目前国内用户仅需登录中科天机官网即可免费下载想要的数据。而 ECMWF 数据获取成本包含信息费、数据量费和服务费三部分,目前只有信息费被免去,用户一般需要约 190 万才能获取其一年全球 160 余项的所有气象要素,其中还未包含国际带宽费用。
图:ECMWF 收费标准
四是更便捷的数据可视化服务。用户在中科天机官网即可使用其先进的可视化平台,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应用便捷性,让数据价值更快、更精准地触达用户,而 ECMWF 共享数据则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可视化。
图:中科天机可视化界面
对此,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研究员表示,由于气象预报的混沌特性和不确定性,决定了单一数据存在局限性,多种数据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应用的质量。同时,国际数据开放共享背后也存在争夺气象数据标准制高点,形成用户依赖的目的,在这一关键时刻,作为国内企业,中科天机选择开放共享其高分辨率数据,具有重要意义,既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,也有助于守住数据安全的底线。
表:中科天机共享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2025 年 10 月开放数据比对
广告声明: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(包括不限于超链接、二维码、口令等形式),用于传递更多信息,节省甄选时间,结果仅供参考,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