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外滩大会顺利闭幕:6 万余人现场参会,50 余项科技新成果首发亮相

数码 0 12
数码资讯
IT之家 数码资讯 发布于 昨天 21:30
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,转载自IT之家,版权归源站所有,如有侵权,烦请联系我们

9 月 13 日,以“重塑创新增长”为主题的 2025 Inclusion 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顺利闭幕。这场年度科技盛会用四天时间描绘了一幅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,展现了科技如何从宏大叙事走向日常生活。

大会期间,16 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领衔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 550 位嘉宾,贡献了 45 场精彩论坛,吸引 6.1 万人次现场参会,2000 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。大会首发和首展了 50 多项科技新成果,促成 32 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“握手对接”,206 家企业参加产业对接会并在现场达成超 40 个合作意向;超 10000 人参加科技人才招聘会,投出 6500 份简历。

在外滩,看见年轻科创力量

2025 年外滩大会,云集了众多中国年轻一代科技研究者、开发者、创业者。包括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,DeepWisdom 创始人吴承霖,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 & Hillbot 创始人苏昊等。

大会通过科技智能创新赛、创新者舞台、前沿科技展区、“创投 Meetup”等多元形式,为年轻科创人搭建崭露头角的舞台。仅科技智能创新赛就吸引近 2 万名科技爱好者与人工智能创业者参与,其中“00 后”占比超过一半。

这些年轻科创人投身于 40 余场论坛、三大技术赛事、一场创投活动,为科技产业的前沿研究、应用落地开疆扩土。正如一位行业专家在大会上所说:关注年轻科技力量,不是单纯的“扶持新人”,而是对未来的“理性期盼”。

三地首齐聚,金融科技释放三大共识

本届外滩大会实现了一个新跨越,首次举办全球主题日。

外滩大会组委会邀请到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主办方 ——Global Finance & Technology Network(GFTN)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 ——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(InvestHK),共同探讨亚洲及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路径。多场高级别对话释放三大共识: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、合规发展下的稳健创新、区域协同下的合作共赢,已成为引领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。

在本次大会的多个论坛上,来自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 60 多位海外嘉宾,在推动新兴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上产生了激烈的碰撞。与会海外嘉宾普遍认为,金融科技已走过概念普及阶段,当前的核心任务是推动技术在具体产业场景中落地生根,创造实际价值。

与会国际嘉宾表示:“外滩大会充满生机,上海的创新活力令人惊艳,它也反映出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发展显示出惊人的韧性。”

50 多项科技新成果亮相,人机共生照进现实

10000 平方米科技展览区和 5000 平方米科技集市,成为本届大会展示科技与生活的未来试验场。展览规模、参展企业数、展品数和首发新品数均创新高,展现了以 AI 为代表的科技在中国大爆发的缩影。

展会现场,全球首款突破 30 自由度的高仿生机器人“小诺”担任迎宾接待;蚂蚁集团旗下具身智能公司灵波科技的 R1 机器人厨师全自动完成取菜、炒菜到清洁全过程。傅利叶 ArmMotus EMU 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、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和蚂蚁集团 AI 健康应用 AQ 等创新产品,展示了智能康复科技如何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。

这些看似来自科幻世界的场景,却是本届大会最具温度的画面。演讲嘉宾一句“人类需要被保护的地方,就是 AI 前行的方向”,道破了科技发展的本质使命。

大会首次尝试“让 AI 向人类提问”,收集全球主流大模型最想向人类提出的十大问题,引发了会场内外对人类自身价值的深层思考。蚂蚁集团 CEO 韩歆毅以医疗场景为例,表达了技术主张,他强调:“相当长的时间内,AI 都无法替代医生,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。”

这场人机共生的帷幕刚刚拉开,在外滩大会人们看到了无数种可能和边界,因发展而期待,也因治理而思考。正如《人类简史》作者尤瓦尔・赫拉利在外滩大会主论坛的提醒:“单有速度,不是进步。”他认为真正值得担心的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人类为了商业优势不顾安全边界部署技术的冲动。

广告声明: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(包括不限于超链接、二维码、口令等形式),用于传递更多信息,节省甄选时间,结果仅供参考,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。

点赞 0 收藏(0)  分享
0个评论
  • 消灭零评论